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监察与谏议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4581531
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0-12-02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经过一番改革,国力强盛。一方面,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较前代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地方豪强势力以强凌弱、武断乡曲的现象十分常见,郡国吏治日趋腐败怠惰。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监察法规--六条问事。六条问事规.定了刺史监察的主要内容为地方豪强与二千石(郡国高官)的不法行为,如二千石不遵从皇帝诏令、鱼肉百姓、贪赃枉法等,成为之后监察、考核官员时的依据准则。

——摘编自王宇星、卜宪群《西汉刺史制度是一大创举》

材料二   公元627年,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300多个州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道内不设固定的监察官员,逐渐建立了“因事而遣、事毕即罢”的运行机制。由于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派出使者;由于没有人员的限制,皇帝可以在所有的官员中随意挑选自己信赖的大臣,也可以根据事情的需要派遣直接相关部门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能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势力无从产生。唐玄宗时期改为15道,每道在所部大州设立固定治所,形成使职常设、驻地巡察的运行机制。这次改革起到了提高监察效果、整顿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作用。分区的固定、使职机构的常设,为道的地方化也做好了制度的准备。

——摘编自张小稳《派出机构、王朝兴衰与统县政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道”的演变趋势,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21-07-09更新 | 1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官“八十贯,绞”,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

——《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二   据国际透明组织近年来对各国廉洁度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究竟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机制,能够“将筐里烂了的桃子挑出来,从而保持整筐桃子的新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专设监督机构;(二)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著特点,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
(2)根据相关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遏制腐败的认识。
2019-01-09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