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46910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作为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商业都市,其艺术文化各领域的形成被打上了舶来的烙印,其建筑风格也不例外。在上海的建筑中,有的反映纯民族的建筑文化,有的反映中西文化有机结合……上海住宅的多样性,正是海派建筑所具有的最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既讲建筑质量,又注入了多种文化。除住宅外,上海外滩50多幢风格迥异的高层建筑群,就被人们称之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在这里,可以看到新古典主义的原汇丰银行大楼,折衷主义的沿江海关大楼,文艺复兴形式的和平饭店南楼,注重装饰艺术的和平饭店北楼和带有中国传统符号的现代建筑——中国银行大楼等等。在上海的近代建筑中,既可以找到几乎是十分纯正的历史形式,但又同历史上的建筑一样,又不完全纯正,表现出明显的叠合、拼贴和生成的建筑风格。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几乎都可以在上海的近代建筑中找到。从古埃及的建筑、古希腊、罗马的建筑柱式、拜占庭式、罗马风式、俄罗斯东正教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式,到现代建筑各个流派的风格,中国古典的传统宫殿式建筑和民间传统建筑等,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在地域范围遍及英国式、德国式、法国式、意大利式、西班牙式、美国式、印度式、日本式、俄国式、北欧式以及伊斯兰建筑的风格,有的从整体上,也有的只是在建筑装饰上体现了这种地域性风格。

——摘编自冯风《近代上海变迁研究》

材料二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在研究历史问题是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摘编自《史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请利用材料二的理论范式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上海建筑风格特点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以前,并无乡村卫生组织及相关制度,20世纪20、30年代,在借鉴美英经验的基础上,乡村卫生建设才有所起色,但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多流于形式,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在部分地区组织了有限工作……共产党对乡村医疗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与西药管制,中国共产党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中医,推行以中医为主,融合中西医的乡村公共卫生模式。红军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

——摘编自刘洁《民国时期乡村卫生建设研究》等

材料二   据1964年统计,用于830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的经费,比用于5亿多农民的还多,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毛泽东十分震怒并发表六二六指示医疗体制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医学教育用不着高中、初中毕业,高小毕业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六二六指示精神指导下,短时间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百万计以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卫生员3282481人。到1975年,全国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李德成《毛泽东与计划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乡村卫生医疗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医改应注意的问题。
2020-09-21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自近代以来,中国人从视西方为“蛮夷”到以竞相模仿西方为荣,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美)库恩《中国30年》


(1)材料一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洋气”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历史意义。
2019-10-09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18-12-05更新 | 3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