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4749584
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纪德受邀到莫斯科旅行后,罗曼·罗兰认为:“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他们被弄得深信: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可见两人共同担忧的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A.出现特权阶层
B.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C.民众思维僵化
D.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对已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苏联西方世界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继续敌视苏联,并竭力阻挠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事务性联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其中的“另一种”倾向主要反映出当时
A.苏联已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
B.西方开始效仿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与西方经济具有互补性
D.新经济政策的效果异常显著
2018-05-25更新 | 2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A.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B.受到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
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
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2019-05-13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2016-11-27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