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5 题号:4813771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很多地方大农场主和中农、小农大规模宰杀马、牛、猪和家禽,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减少了50%,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抵制
B.国家通过农牧产品大规模出口积累资金
C.人们自力更生迎战大饥荒
D.工业化迅速发展对农牧产品需求量增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为缓解粮食危机,苏联政府于1933年规定集体农庄保证向国家缴纳谷物的数量和期限后,所有剩余产品都归生产者自行支配;1934年又规定消费合作社有权以高于收购价格20%~25%的价格采购粮食,出售粮食的农民可以在合作社购买总价值超过售粮价2倍的紧俏商品。苏联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苏联国内粮食危机得到解决
C.农业集体化缺乏农民的认同D.农村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2020-12-03更新 | 11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1929年11月初,斯大林宣称农村发生了“根本转变”,农民已经“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农庄了”,集体农庄是农村社会主义发展的“康庄大道”。这一表述
A.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B.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C.说明斯大林模式确立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018-03-05更新 | 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十月革命胜利后,只建立起为数很少的国营农场,广大农村散布着近二千五百万户个体农户,列宁称之为“汪洋大海”。到1927年底,参加农业公社、农业劳动组合、共耕社等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农户,总共才ニ十万户,占全国总农户数的0.8%。这说明
A.十月革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余粮收集制适应苏俄的国情
C.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小农经济D.苏联的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2021-09-06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