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2 题号:4939065
下表中的四组经济数据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对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D.“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A.经济政策的倾向性明显
B.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工农业比重逐渐失衡
2019-01-04更新 | 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
①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③我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
④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2019-05-29更新 | 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52~1957年,我国内地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9.2%上升到32.1%;沿海地区由70.8%下降到67.9%。由此可知,这时我国
A.沿海工业发展放缓B.内地工业发展更快
C.推动经济均衡发展D.国家工业体系形成
2020-03-01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