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49924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认为“清学是对宋学的一大反动”。他认为,明代学术崇尚心性义理,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学者们开始反时这种治学方法,而向考据实证方面发展。他举了启蒙期的代表人物顾炎武、胡渭、阎若璩来证明其观点。顾炎武倡导“‘舍经学无理学’之说,教学者摆脱宋明羁勒,直接反求于古经。而若璩辨伪经,唤起‘求真’观念;渭攻‘河洛’《二程之说》,扫架空说之根据;于是清学之规模立焉”。

——摘编自夏联委《梁启超与钱穆对清代学术不同认识之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立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知识点】 维新变法思想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是怎样“建造”新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材料二   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项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但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分析“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表现。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士大夫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社会影响。

材料   充分体现国家的软实力及精神力量的强大,则需要一流哲学家的智慧和一流思想家的引领。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


(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说明思想家是如何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
2019-05-07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或背景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
2016-11-27更新 | 1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从事宗教传播的同时,还承担了向中国输入西学的使命,具体列表如下:

时间主要传教士及其代表行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传教士马礼逊著《西游地球闻见略传);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著《古今万国纲鉴》《万国地理全集》和《大英国统志》《贸易通志》以介绍西方政治和经济;稗治文著《美理哥各省国志略》
19世纪中后期1868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著《格物入门》(英文名《自然哲学与化学原理》);
1875年传教士创办的报纸《万国公报》发表《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堂解》;
1876年英国传教士幕维廉著《格致新法》介绍培根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
1885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译《西学启蒙16种》
19世纪术20世纪初1910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谢卫楼著《政治原理》等。

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著、译的数以百计的著作,他们通过教育、学术机构对西方各学科的传播,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知识结构,改变了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态度和方式。

——摘编自吴义雄《大变局下的文化机遇——晚清中西交流史论》

材料二   至19世纪初期,基督教(新教)的布道者相继踏上中国大陆随之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大炮狂暴袭来,摧毁了中国的有防线。传教士乘势涌入,上下渗透,步步推进,公然在中国广阔的领土上按行政区划分设教区深入到各个城镇和村落,变外来为内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即使他们中有人自称为其“第二故乡”或“半个中国人”,也大都是从事侵略活动的伪善者,中国人民久已把他们中的一部分看作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他们在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急剧演变中有过这样和那样的作为,而他们掀起的无数风浪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斑斑创伤,却是谁也不能抹杀或改变的事实。

——摘编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来华传教士传播西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近代来华传教士传播西学时中西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来华传教士传播西学的影响
2019-12-11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