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2 题号:5000705

2017年1月,随着“中国梦丝路梦”互联互通丝路行考察团亮相米兰世博会,再一次将东方丝绸的风采和技艺展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丝绸源起中国的东方,以钱山漾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作为丝绸的一处源点是合理的。丝绸的起源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家蚕驯化、桑树栽培、蚕丝利用等,这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和天地沟通的文化Q3172710993背景。钱山漾区域自古桑叶连天、田塘密布,百姓世代以养蚕种田为业。”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

“发现丝绸文物的史前遗址有多处,但经过检测能确认为人工饲养家蚕丝织物的,全球目前最早的遗址还是钱山漾遗址。”湖州博物馆馆长潘林荣说。

一条蚕,一根丝,中国这一古老而绵延至今的产业,奠定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由钱山漾牵出的这根纤纤蚕丝,重新勾起了人们对这一华夏远古文明的敬仰,并源源不断地诉说着“湖丝遍天下”的盛况。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例证“一条蚕,一根丝,中国这一古老而绵延至今的产业,奠定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注意:字数120字左右;史论结合;层次清晰;例证到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乃至现实上都有深远的影响。观察下图:

图1 汉代“丝绸之路”


图2 南宋“丝绸之路”


请回答:
(1)指出图1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2)图1主要反映汉代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图2与图1相比,“丝绸之路”的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0-12-07更新 | 2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材料二   “商品贸易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迅猛的变化。 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长5.2倍。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据统计,二战后初期,各国对外贸易的平均依赖度仅为7%左右,到2001年这一指标达到20%以上。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条件。
(2)材料二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现哪些新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贸易发展原因的认识。
2015-05-13更新 | 3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

——《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1843年至1895年(清政府)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8倍和3倍以上。但是,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进口的增长超过出口,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发生重大变化的经济原因。
2018-05-18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