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5040212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平衡南北政治势力
C.讨好北方知识分子
D.限制南方发展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大约有2%的考生能通过地方考试,然后参加几星期后的县城考试,有幸通过县城考试的人(约一半考生)有资格担任较小的官职,并可进一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成功者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只有6%的考生能通过会试这一‘篱笆’,并获得担任较高官职的资格。这些人中通常又只有1/3的人能通过由皇帝亲自组织并主持的最高一级的殿试。”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更有利于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
C.基本上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通过选拔方式和程序体现公平
2020-02-10更新 | 1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元朝初年,政府废除科举制。1313年,政府恢复科举制,采用蒙、汉分开考试,最终录取忽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蒙、汉各半。这反映了
A.政府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创新
B.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C.实行蒙汉平等的民族团结政策
D.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18-01-19更新 | 2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唐代开元年间,时人王泠然说:“仆窃谓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这反映了唐代(  )
A.形成崇尚学习的社会风气B.科举制的公平性受到制约
C.平民取得进入仕途的机会D.官僚队伍主要由士族构成
2020-02-10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