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三大改造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5051334
张骞群《中国近现代“国进民退”现象分析》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曾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一是洋务运动时期在“自强”名义下进行的一系列政府经营,二是20世纪四十年代在战争环境下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三是建国初期为实现公有制而进行的“三大改造”……而第三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作者认为“三大改造”导致国进民退的理由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
B.农业和农民付出太多
C.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单一
D.公有制经济没有活力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陕北就出现了一个农业合作社。建国后,党积极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到1952年秋,参加互助组、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40%。经过试行,证明党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步骤是正确而行之有效的,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的社会主义改造逐 渐走向高潮,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达96.3%,这表明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始于抗日战争时期B.强调规模追求速度
C.得到农民一致拥护D.重视经验逐步推行
2019-12-21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家周立波写于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农村基层行政府组织机构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2021-08-25更新 | 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55年,毛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这里“生产的深度与广度”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C.公私合营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0-01-08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