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文艺复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5080702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父亲得知后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启蒙学者主张人的理性是检验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否认现在的一切外界权威,把封建的政治制度、宗教、传统的理论,都押上理性的法庭,使它们受到无情的批判。理性论者认为,以往的历史是谬误和偏见的统治,现在,应该抛弃一切违背人类理性的东西,根据他们发现的理性原则重新建立社会制度。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性的王国”。在对理性内容理解上有相同点,他们都认为封建专制、等级特权、宗教迷信是违背理性的,而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和科学则是符合理性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最初的表现形式,并写出一位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胡适认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有几次文艺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唐代一批伟大诗人的出现,与此同时的古文复兴运动,以及作为印度佛教的中国改良版的禅宗的产生——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复兴。11世纪的伟大改革运动,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   我说我们在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年前——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材料三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材料四   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基于文化现代化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中国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是什么?据材料三,理解这场运动为什么叫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所“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2019-11-11更新 | 1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发现经历了长期、缓慢的历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儒者荀子说:“人定胜天。”《掷铁饼者》为古罗马时期著名雕刻家米隆的雕塑作品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下来就有罪。人是愚昧的,要在教会的引领下,杜绝一切私欲,尽全力崇仰上帝,以求“赎罪”。同时期的中国,皇帝号称“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人间,人是皇帝的奴仆、子民。

材料三 圣母脸上露出微笑,充满了人间的欢乐。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大致同时,中国《水浒传》中的宋江虽然被迫造反,最后仍臣服于朝廷,宁死不再反叛。

(1)据材料一回答这个时代东西方对人有什么共同认识。

(2)据材料二回答此时期东西方普遍认为人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此时期东西方艺术作品对人的描写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谈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

2017-07-14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处于战争频繁、封建割据、文化落后的黑暗时代,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即将消失殆尽,但是阿拉伯文化却积极吸收西方古典文化的丰富营养,并将其保存和传承下来,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经典哲学著作。到14世纪时,古希腊罗马文化通过阿拉伯人重新传入欧洲,被新兴的资产阶级所借鉴、改造并加以创新。阿拉伯人还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的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繁荣。

——摘编自马超《探析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18世纪的法国人大规模输入英国的思想。新的自由主义和新的科学是洛克和牛顿的理想。法国思想家把英国的政治形式当作典范,法国知识分子都成了亲英派。伏尔泰在18世纪20年代访问英国,孟德斯鸠于18世纪30年代来到这个国家(英国)。18世纪的启蒙运动因此是社会变化和科学进步相联系的:像英国皇家学会这样的科学学会在17世纪中期就已建立。与此同时,科学期刊和其他出版物也促使启蒙运动的出现。

——摘编自奎纳尔·希尔贝克、尼尔斯·吉列尔《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


(1)根据材料一,说明阿拉伯人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因素。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1-01-16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