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国民经济恢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2 题号:5170337

对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10月,国务院制订了《关于改善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将中央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管理权划分为四种类型:中央管理类型,地方管理类型,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和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双重管理类型。共涉及计划、财政、工业、农业林业水利、运输邮电、商业等12各方面的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职权。1970年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中央直属企业由10533个减少到1674个。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维持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是历代王朝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弱,导致地方政府对朝廷依赖性越来越强。明朝地方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清朝的总督与巡抚,都是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代表,由皇帝任免,受朝廷节制,重大政务均需听候皇帝决定才能处理。反之,东汉、唐朝等朝代后期,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较多地向地方政府下放权力,又导致割据现象。

——摘编自陈长琦《中外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特点。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毛泽东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16-17高二下·江苏南通·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自春至冬,全国相继发生旱涝、虫疫等自然灾害,被淹耕地约1亿亩,灾民达4000万人。敌对势力趁机“制造谣言破坏,阴谋暴乱,企图转移农民斗争目标”。尽管战争仍在继续,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19日向全国发出《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要求各地帮助灾民渡过灾荒。各地方政府成立救灾委员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及时发放救济物资、副业生产、开展社会互济、以工代赈、减租退押、安置灾民等措施,使灾情得到遏制并趋于缓和,至1950年4月,全国“各地灾荒停止发展”,“而且还与历史上灾后田园荒芜、赤地千里的景象相反”。同年8、9月份,全国绝大部分被淹田地水退之后都得到及时补种,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

——摘编自赵朝峰《简评建国初期的救灾度荒工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救灾度荒工作”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2-12-28更新 | 5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广告内容广告主
1949年10月24日天鹅金笔泰亚钢笔行、新知书局,华北百货分公司
胜利牌红蓝墨水石家庄华大印刷局
材料 厂
各种日用品上海日用品公司
天安门牌酱油永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寿山蒲棒大贱卖颐和园管理处
中字牌自行车华北机器制造公司
专售油印机义陆文具商行
卖房启示个人
1950年10月24日口杯饭碗等天津大新搪瓷厂
贝希尔香精上海生产化学厂
奇异安迪生老牌电灯泡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
1951年10月24日洋灰用防水粉天津真宗化学工业社
1952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
1953年10月24日瓷性挂瓦、脊瓦地方国营龙江县企业公司制瓦厂
1954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
1955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
1956年10月24日地中衡、双式真空回水泵中国五金机械公司长春市公司
1957年10月24日大明速印机介绍公私合营上海大明口写制造厂
自来水墨线笔、双面刻度计标尺公私合营上海鼎峰仪器厂
钢砂地方国营铁岭赞粒制造厂
建筑玻璃管地方国营沈阳市玻璃仪器厂
橡树牌防冻液公私合营上海南亚化工厂
安漱露咳嗽糖浆口口市公私合营民生药厂


《人民日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官方报纸。讲从上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民日报》所刊商业广告变化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消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

2018-05-10更新 | 16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没收官僚资本,整合解放区的公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中央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之责任”。

通过吸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解放区)公营企业实行供给制的经验,参考借鉴苏联职工福利制度安排,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办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一般而言,由企业行政方面拨款(或投资)设立工人食堂、澡堂、理发室、托儿所、小学校、医院等生活福利设施;企业行政方面每月还须拨交工会组织全部职工实际工资(包括货币部分、实物部分与伙食补贴)总额的1.5%作为职工文化教育费,用于建立俱乐部、图书馆等文化福利设施。1949—1952年,国营企业职工福利事业经过三年的发展,“医院、诊疗所、休养所、托儿所已在相当普遍地设立起来。工人的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如俱乐部、工人剧场、电影院、职工夜校、职工子弟学校、工农速成中学等也在逐步增长”。

材料二   在实施(福利制度)过程中,有些国营企业不计代价地“发给住宅”,不收取房租和水电费用,修建的福利设施追求豪华,“花了很多钱,但是群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解决得不多”。据 1953年劳动部的《工人生活福利工作综合报告》记载,“在许多国营企业中,举办福利事业,不是补助而是‘完全供给’的现象较为普遍。抚顺市贸易部门仅洗澡开支在 1953年1、2月份占工资总额4.52%。理发开支占工资总额1.58%。这两项开支共占工资总额6.1%”。

材料三 1957年9月26日,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的全体会议上做的《关于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问题的报告》,总结分析了职工劳保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 周恩来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劳保福利工作和制度应该着重整顿。整顿的方针是:简化项目,加强管理,克服浪费;改进不合理的制度,适当降低过高的福利待遇;同时提倡少花钱,多办事;提倡依靠群众集体的力量,举办福利事业;提倡用互助互济的办法,解决职工生活中的某些困难问题”。

材料四   湖南湘潭缝纫机制造厂首先在企业负担重、职工意见多的托儿所试行了“自办公助”,企业只负担房屋、设备以及5名管理人员的工资,其余勤杂费用及日常保育工作均依靠职工及其家属完成。由于托儿所从完全公办的福利事业转变为职工参与自办的公益性事业,职工们“精打细算,节约人力物力”,使得该托儿所不仅能维持低收费标准,还能提供较高质量的保育服务,从过去“孩子不愿来、家长不信任”,变得“妈妈们一提起就赞不绝口”。还有的工厂“制定严格合理管理宿舍的制度”,“组织职工自建宿舍”,“基本上合理地解决了长年没有解决的职工的宿舍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岑玥《20世纪50年代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调整与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50年代国营企业内部福利制度进行评述。
2022-09-04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