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5193932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其综合国力的上升逐步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他提出这项原则的理由。

材料二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三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美国又于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在1935—1941年间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杜鲁门主义远不止是援助希腊、土耳其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为全球扩张。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4)指出材料四中二战后初期美国的霸权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实施的目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①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90~2000)》

材料二   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①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②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戴维·卡莱欧《欧洲约未来》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①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②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的原因,及此后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读史指导】


材料   主旨


材料一:反映了乔治·凯南对二战后美苏关系走势的看法和态度。
材料二:说明了苏联在二战后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三:阐述了“冷战”结束对世界的影响。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指出美、苏之间存在社会制度上的矛盾。
材料二:①说明了有助于法德之间的合作。②说明了加剧欧洲的分裂。
材料三:①说明“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不利影响。②指出了新的世界格局在“冷战”后逐步形成。

历史结论

美苏“冷战”根源在于两国利益的矛盾,这种“冷战”一方面有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和紧张。

2019-06-15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
(2)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综述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6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未能有效地调节国际冲突,且该秩序本身也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得支离破碎,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初期,鉴于旧的国际秩序的种种弊端,盟国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过程中进行了种种改进——二战彻底打破了主要依靠欧洲列强之间力量平衡所建立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旧国际秩序,待之而起的是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战胜国建立并为其主导的新秩序。这个秩序尽管仍然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是这一国际秩序也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二  有学生将部分战后大事件整理成时间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盟国为建立新秩序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变动角度对时间轴上事件进行阶段划分并简要说明依据。
2021-06-06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