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79 题号:52265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有几个典型特征:神经衰弱(心理病症)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文明;将写信、写日记、传记、自传、画肖像画视为天经地义的个性表达方式;把追求隐私作为孜孜以求的一个家庭生活目标。

——彼得·盖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材料四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文明给中产阶级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思考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重隐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况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结合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材料四中,中国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他工业国”贸易份额减少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推荐1】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跨国公司、知识经济)

运用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概括该时期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作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7-08-23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三位一体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二 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或者解体,或者“归顺”市场经济。                                        

——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材料三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   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四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 社会 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习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的?试从全球经济视角分析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主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4) 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2017-07-14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额
1978355167.6187.4-19.8
19852066.7808.91257.8-448.9
19883821.81766.72055.1-288.4
19917225.83827.13398.7428.4
199523499.912451.811048.11403.7
199726958.615152.811805.83347.0

——《中国统计年鉴(1998)》,620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7-06-12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