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名校
【推荐1】【加试题】“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工业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斯大林模式中发生逆转。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从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转变为用社会主义制度推动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该材料意在强调
A.苏联工业化是斯大林模式的产物
B.社会主义工业化强调高度集权
C.斯大林模式顺应苏联工业化要求
D.斯大林模式基本符合苏联国情
2018-05-06更新 | 1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推荐2】下表反映的是某些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产生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人均粮食产
量(千克)
人均肉类产
量(千克)
1928—1929年47035
1930—1932年46020—25
1933—1937年440—145015—20
1938—1940年420—-43025

A.“大肃反”波及经济领域B.农业为工业化交纳“贡税”
C.西方对苏联实施经济封锁D.苏联经济孤立于世界市场
2014-04-16更新 | 90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推荐3】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体制已经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对其全盘否定所完全不同的评价。下列评价与当今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不太吻合的是
A.当时国家得以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B.压抑了党内和社会政治民主,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解决了当时国家面临的问题
D.在军事年代建立起的斯大林体制能集中资源用于最主要的地方
2016-11-27更新 | 10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