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5284534
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国民政府为转移工业经济的重心实施工业大撤退,致使迁入内地的民营厂矿共计639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18家,重庆由此建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中国实业史上“工业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打破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B.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工业格局
C.西部经济依靠“战争之手”发展D.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民政府财政统计数据表(单位:百万元法币)

该表呈现的状况导致国民政府
A.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B.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谋求关税自主以增加财政收入D.与美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020-07-02更新 | 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观察下面两张法币图片:

引起法币面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发行银行主体的变化B.政府错误政策的作用
C.政府币值改革的影响D.民间使用银元的制约
2022-12-23更新 | 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推荐3】右表是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对表中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在取得了较好发展
B.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持续发展
C.日本侵华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D.持续的战事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4-06-24更新 | 9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