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监察与谏议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6 题号:5329239
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吏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
C.精简机构,提高效能D.惟才是举,用人所长
【知识点】 监察与谏议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与秦朝相比,两汉时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①加强相权
②中央权力加强
③监察制度不断加强
④郡县与封国并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2017-11-10更新 | 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郡守D.丞相
2022-09-29更新 | 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州募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
C.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
D.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2018-05-01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