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534534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有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熙乾隆时,“奢靡风气创于盐商,而操他业已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致”做事轩昂,向日扬气——尽是奢华也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气研究》


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了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通。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天变成了“洋气”了。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气研究》


材料三二十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装走进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很多,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一书中的中国元素也得更多的体现。

——摘自严昌洪《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阅读材料一回答:“扬气”是指什么?它冲击了怎样的传统经济生活方式?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接受西方事物的态度上是怎样的一个递进过程。
(4)今天的你,对外来的生活方式应抱有什么态度?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经济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传统与近代中新陈代谢,艰难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022-02-08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而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唐代的海外贸易已达波斯湾沿岸,主要贸易区域在巴格达经印度、马六甲至广州航线以北地区,宋代的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两宋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都有了很大增长,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数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选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明清统治者也自称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驭华夏,构建起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四邻国家为藩屏的封贡体系。明太祖告诫:“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无敌兴兵贪一时战功,致伤人命,切记不可!”藩属国内部事务由各国自主处理,中国不加干涉。藩属国受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其安全。中国还出面调停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争,使和睦相处。封贡体系各国之间,经济、技术和人员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因封贡使团来往交流及学者互访并留学肄业等,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到藩属各国,各国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各国对海难船货互助互救,乾隆时,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抚恤沿海各国难船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上互救的力度。

——摘编自张顺洪、高翔等《明清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封贡体系的积极作用。
2022-04-07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乌青镇(乌镇)地处江南水乡,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四方宾客及商贾,凡有事于浙者,率取径道,舳(zhu)舻(lu)相望”。明成化弘治年间,乌镇“宛然府城气象”,镇上汇集了各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而本镇“男子皆务耕桑,服商贾。”“里人贾鬻他方,往楚豫间贸易,四时往来不绝”。康熙年间的《乌青文献》说,若乌镇一区,市井数盈于万户,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乌镇四乡生产的湖丝,号称辑里丝,远销国内外。每当新丝上市时,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十分繁忙。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十里之内,居民相接,烟火万家”,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其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乌镇成为江南大市镇的条件。
2020-09-24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