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5371073
1944年,几乎所有在延安的西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心声:“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西方记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巨大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中共的坚持抗战赢得尊重D.国共两党之间的精诚合作
【知识点】 全民族英勇抗战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37年10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人组织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宣布自动解散,以表示“拥护政府””增强全民族团结”;民主人士章乃器发表拥护蒋介石的文章,要人们“信托”政府,“信任舵师”。材料表明,在抗战初期中间集团
A.支持国民政府抗战
B.主张实行片面抗战
C.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D.政治上倒向国民党
2018-08-17更新 | 2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12-02-16更新 | 5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41年,中共中央在延安阎店子创建发电厂,它是我党领导电力事业发展的开端,尽管发电功率只有3千瓦,却将原有的几十个无线电台的联络范围,一下子扩展到了国统区乃至苏联。中共当时发展电力工业旨在
A.为抗日根据地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
B.彰显中共提倡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C.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抗战信息的交流
D.为打败国民党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2019-05-14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