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高三调研考试)唐代进士科考试的录取侧重文学,唐玄宗以后,诗赋创作的优劣成为录取进士的主要依据。宋代科举取士,朝着重经义、重策论的方向发展,考试中诗赋等内容逐渐退居次席,甚至被抛弃。这一变化有利于
A.求取有经邦济国才能的人才
B.破除世家大族的官场垄断
C.提高官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D.推动读书重学风气的形成
2018-01-01更新 | 1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加科举。据此可知
A.科举制不能选拔有用的人才B.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九品中正制有一定积极作用D.科举制有益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2-01-21更新 | 1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唐代的科举取士不仅依据试卷成绩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这一做法
A.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C.可能影响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D.拓宽了下层读书人的入仕渠道
2019-06-02更新 | 3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