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543234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丰州莲花峰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问世要早300余年。汉朝,武夷山已有茶树传播省外。三国时,道家已在闽东蕉城区以茶制药。唐,福州、宁德县(今蕉城区)贡产“蜡面茶”,福州鼓山、闽侯贡产“方山露芽”(生芽、方山茶),武夷山产“香蜡片茶”等。宋,建州产“北苑贡茶——龙凤团茶,政和县产贡茶——“银针”茶。元大德后,武夷山设“御茶园”,武夷茶为贡茶。明、清,闽北、宁德天山产贡茶——“芽茶”。

材料二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三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521260.520060.5
1861625312.5202.5110
1871819409.5202.5207
1886934.9567.46205362.46
1894841.6420.8207.5213.3
1901674.6337.3210127.3

材料四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回答:

(1)材料一反映古代福建茶叶生产的哪些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大陆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刘宗绪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材料四   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清华大学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发表于1998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市场总是在扩大”的原因。
(3)材料三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请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方面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
2018-09-21更新 | 1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饱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法案,至19世

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至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是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域,城市管理也趋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例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

—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10

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

(3)请你对当代“城市病”治理提出两条可行性方案

2018-06-27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何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形成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特定的生产与生活格局。

——朱筏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  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特点并指出它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021-07-13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