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5 题号:54420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际,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这个名词是一名美国记者在二战以后采访欧洲的时候提出来的,说现在是一种冷战局面,没打起来,但互相是非常敌对的,从1946年开始,美国跟苏联,就变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各自带领盟国互相斗争。这个斗争很复杂,有时是谈判,有时是互相挖墙脚。但是有一个界线,谁也不越过在雅尔塔会议上划定的势力范围,只有在边界不清楚的地方才争夺。这点双方无形中似有默契。

——摘自资中筠《美国十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摘自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写道:在我们这个时代,使用核武器就是自杀。如果一方拼命增加核武库的数量,而另一方则不为所动,这样一来,加强核武库就根本无助于改善局面,这样做就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毫无益处。

——摘自梅尔文莱夫勒《冷战如何走向终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概括冷战的含义。
(2)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各自的主要观点。
2022-04-26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他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

——摘编自《战后国际关系:杜鲁门主义》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标志                                           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乔的笑”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上,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提炼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今世界形势产生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关键因素。
2020-02-20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解读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均摘编自[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外交对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1和图2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2022-02-15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