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 古希腊城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55176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时期与古希腊,在城市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起源于血缘分封。城市居民基本属于同一部族,相互间是血缘部族关系,部落首领是家族的最高领袖,享有君主的权利。先秦时期,中国的诸侯国城垣内仅有的祭祀场所等公共建筑,其公共性质也很有限。古希腊城邦都自成一体,各自为政。城邦居民的主体为公民,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古希腊早期曾有过血缘部族阶段,后被打破)。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建筑属于公共性质,城区规划有居民区、街道等,更重要的是拥有属于公共性质的神庙、剧场、广场等祭祀、娱乐场所。这已经是现代城市的雏形。

——据相关资料改编


材料二 在西欧,近代生产型城市是从工业村庄孵化而来,“工业村庄→工业城镇→工业中心”的城市化过程与“农村人口减少→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现代农业和农村同步转型并行不悖,具有原发性特征。中国具有赶超型城市化的一般特征,尤其是其生产性城市发端于传统行政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为了赶超先进国家,在政府主导下,集中主要资源和财力于大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形成“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大城市的优先发展,导致区域失衡,内需不足。这与西欧国家现代城市的自然演进有所不同。当今,无论是原发型城市或是赶超型城市均致力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城市。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先秦时期相比,古代希腊在城市形态上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道路并归纳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希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希腊本土多山脉、多丘陵、内陆平原较少,“平原只占半岛全部面积的约五分之一”。海洋环绕着希腊,海洋对于希腊人来说不仅是地理上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伯利克里曾说“整个世界可分为两个部分:陆地和海洋”。

——摘编自苏莎《古希腊海神崇拜与海洋意识探析》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秦始皇曾多次巡海,登临琅琊台,下令兴建古琅琊港;汉武帝曾七次巡海,成就了世界性的海洋贸易网络。唐宋元三代实行博大恢弘的开放战略,唐政府设置市舶使管理航海贸易,北宋政府始设海外贸易专管机构——市舶司,并颁行相关政策,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南宋海外贸易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明朝航海贸易进入又一个高峰,郑和船队七次远航,彰显了中国海洋文化巨大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摘编自洪刚《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研究》

材料三   严复吸取了鸦片战争以来对外反侵略失败的教训,借鉴了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海战的经验,研究了希腊、罗马、荷兰、英国、俄国、日本等国的海权发展史,进而提出了他自己系统缔造海权的建议。他的海权思想立足于国家富强与民族独立,是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同时,严复的海权思想是近代中国海权发展史上的一个大跨越,是中国传统海防观向近代海权观转变的重要节点,奠定了近代中国海权理论的基础。

——摘编自戚庆雨《严复海权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希腊海权意识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发利用海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海权思想发展的启示。
2022-05-24更新 | 2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人在城邦形成的同时进行了广泛的海外殖民活动,历史上也称“大殖民”。大殖民不同于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更与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有天壤之别。从过程上看,殖民通常是由某城邦有组织发起,这样的城邦被称为母邦,迁到海外的公民另立家园,则成为子邦。子邦和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是平等的,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

请思考: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出现过“大殖民运动”?

2018-09-05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国家制度-社会变革-人才培养

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的物产种类的多样性,使从事不同生产经营的各原始部落之间,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奴隶制国家产生,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为综合多种利益与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

东方国家的社会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那种发达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内部广泛存在的血缘纽带也并没有被商品经济所“炸毁”。但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功能,包括社会成员的赈灾、水利、管理、安全、自卫的需要是如此迫切,这就使旨在实现这些公共功能的公共组织,即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在商品经济炸毁血缘纽带之前就提前出现了。

——王旭东《先秦史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作者认为古希腊与古代东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不同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以金银货币为财富,国家敛积财富并干预经济活动。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规范交易行为。英国经济立法多达250个,几乎所有工商业领域都受制于非常细致的立法,以控制各行业的“自我管制”。政府降低工资以减少成本和增加出口竞争力。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认为不应做也不应试图做任何事,应遵循自然秩序、市场自动调节,反对国家干预。18世纪末期,英国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社会经济进入不稳定时期,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突出,急需解决。

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依托市场经济基础进行国家调控,以政策手段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英国政府对金融、财政、产业和税收、价格和工资等方面进行指导。以福利手段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扩大政府开支。1932年,英国政府宣布放弃自由贸易,实行进口税,建立帝国特惠制,保护市场。

——苏振芳《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2)依据材料,概括17世纪以来,英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2021-07-28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