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康熙帝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5596375
材料   郑板桥(1695-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泰州兴化人。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郑板桥自小清贫,长期饱受苦难生活的磨练,郑板桥的思想主要受他的家学渊源以及他的老师的影响。郑板桥的父亲和他的老师陆种园给他的都是正统的儒家教育。郑板桥认为,只有与“社稷民生之计”相关的文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反之,与民生无关的靡丽之作都属小乘法或私家文章。另外,郑板桥关注民情,尤其是对农夫,他把农夫看作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范县、潍县任职期间,他主张务实,兴利除弊,尽管他所担任的仅是县邑小史,难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功绩,但他利用七品县官仅有的权力,作出了最大限度的贡献。

——摘编自张叔俊《郑板桥的民本思想与务实之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板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知识点】 康熙帝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等整理

材料三   奴隶贩子把从各地绑架、诱拐或交易来的黑人押解到这里,男人、妇女和孩子分开关押,然后在院内进行买卖。成交的奴隶很快就会被买主装上贩奴船运走,从不耽搁。……正面底部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直通后门,后门外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手足被枷锁铐住的奴隶就从这里被赶上船,贩卖到异国他乡。因此,这座门又称作“不归之门”。

——《历史》选修6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
(2)阅读上述材料二,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3)指出材料三所描述的建筑物的名称及其建造者,说明以它为标志的地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2020-06-10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康熙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馀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根据《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整理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材料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萧默《建筑的意境》

(1)概括材料一中《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定当时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以故宫为例,予以说明。

2017-09-30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在国内和对外的斗争都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有声有色和值得珍视的篇页……但康熙未敢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原因何在?关键不在个人的意志和才能,而在社会条件。

——刘大年《论康熙帝》

材料二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请回答:

(1)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值得珍视的篇页”。任举三例。

(2)分析材料一中导致康熙历史局限性的社会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说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2013-10-31更新 | 4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