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1 题号:56169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注:图一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图二为1950年初中苏签订友好条约;图三为苏联专家指导中国工人;图四为中国留学生在莫斯科大学。                                     
材料二

——《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三   l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照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改革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苏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在农业方面,为了发展工业,为了使国家能够掌握必需的粮食和农产品,只好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在很短时期内,把农村千百年来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国家对集体农庄实行监督、管理和控制。这样,苏联就形成了两种所有制,而国家所有制又得以紧紧控制住集体所有制

——徐春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评价》

材料二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193541日,蒋介石列举发展经济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摘编自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描述评》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指出该体制下苏联工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罗斯福总统在复兴工业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他的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有何共同特点?
2021-04-21更新 | 1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新政”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正地分配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商企业的参与者和创立……现在,这个国家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借贷货币、储藏商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今天美国的问题》

材料二   而自里根始,美国进行了所谓的放松管制,从航空业开始,电信、电力、运输等行业,接二连三地进行改革.鼓励国有资本私有化,取消市场准入的禁令,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该产业,而无须行政审批,这样就引入了竞争,打破以前的行政垄断。

——《历史上英、俄经济政策概览》

材料三   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

——摘自《列宁全集》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新政期间,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结合史实分析这种“角色”所取得的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里根政府的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经济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该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请用相关史实说明其优越性。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1-12-10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享受更多的优惠……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800到1 000多顾客。不到天黑,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需求量那么大,顾客那么多,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

——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6年)


材料二 经济学者已经意识到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在走外延发展的道路,而现在外延增长的因素已经枯竭。因此,必须把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提上日程,必须依靠行政命令转向经济杠杆调控经济,必须重视已经开始的新科技革命等。当这些问题被提到苏共代表大会上时,只是讨论了一番。实际上,一切依然如故,毫无结果。

——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关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论述


材料三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

——大型专题历史文献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苏共代表大会上对经济学者的积极建议,仅仅表现为讨论一番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经济困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论述很多,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或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2018-02-22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