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5649252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可见,其出发点是(  )
A.维护封建统治B.维护人民利益
C.宣传自由思想D.学习西方技术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十三行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据此推知当时
A.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B.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买办的社会地位高于“四民”D.上海外贸地位逐渐超越广州
2021-02-24更新 | 1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他们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不了解世界形势
C.不明国家利益所在D.不懂得国际公法
2020-01-10更新 | 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这种处理案件的方式,是因为英国具有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和租地权
D.军舰“巡查贸易”权
2019-01-24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