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566989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A.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制度
B.它具有明显的民主性
C.它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它直接加速了清王朝灭亡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16年孙中山在解释“中华民国”非“中华共和国”的国号时指出:共和政体为代议政体,如美国树直接民权之规模,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今虽易专制而成代议政体,但仍落后于欧美,是因我国国民享有的只是代议权,而非直接民权。这说明
A.中华民国没有推行共和政体
B.中华民国尚未实现真正民权民享
C.中华民国并未结束专制统治
D.直接民主制是共和政体重要标志
2019-05-13更新 | 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孙中山曾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的这一主张被载入下列哪部文献中
A.《同盟会政治纲领》
B.《民报》发刊词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17-11-28更新 | 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政体之争
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C.革命果实被军阀势力所窃取
D.宪法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2018-06-01更新 | 2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