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5683627
1982年,上海《文汇报》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映射建立经济特区。这表明建立经济特区( )
A.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B.未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C.对国家主权形成威胁D.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7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据此,党中央作出的决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加入世贸组织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022-01-18更新 | 2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放弃了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B.深受苏联模式影响
C.从相对封闭走向主动开放D.积极向西方阵营靠拢
2020-12-16更新 | 50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
A.长沙
B.广州
C.南京
D.武汉
2018-05-18更新 | 2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