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 题号:5684368
在奥威尔的小说《1984年》描写的世界中,大国之间总是处于紧张、临战的状态,没有实际战争(核战争)的爆发,有的只是在边境地带偶尔的冲突。对国家的掌权者来说,必要的不是战争,而是国家总动员体制,他们通过制造战争的危机感让国民做出牺牲,限制他们的自由。小说的这一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二战后
A.极权主义政治的盛行B.局部战争不断的现实
C.美苏冷战对峙的状况D.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1969~1979年两德间的电话线路由34条增至1061条,全年通话次数由50万次上升到2060万次,信件和包裹数量数以亿计。这
A.增强了德意志民族认同感B.表明了美国无力控制欧洲
C.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反映了美苏冷战局势缓和
2021-05-28更新 | 1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B.美苏“冷战”政策的产物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D.二战达成的协议
2016-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有学者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利益的重合与战略协调,但美苏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使双方的战略目标很快发生冲突。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最有可能导致美苏走向全球性对抗的诱发因素是
A.盟国分区占领德国B.战后英美结成同盟
C.朝鲜半岛走向分裂D.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2021-03-26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