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75 题号:56998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1952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78年
1992年
公有制 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80.8%
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
35.0%
私有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0
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0
5.8%

材料三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四 (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1984年《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作为沿海最早开放省份的广东,有哪两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4)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你怎样认识这次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照片是历史的见证。观察下列我市市民、城市景观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市民为何穿着列宁装?
(2)图片2中的学生为何穿着绿军装?
(3)列举由图片3向图片4变化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016-11-18更新 | 7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58-1962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什么又有大幅度回升?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⑵造成1966-1980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长期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党和国家是怎样改变这一现状的?
2016-11-18更新 | 6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   《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做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简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这种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
2020-02-06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