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5706713
1979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工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分别是97%、92.6%和100%,到1992年时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为93.2%、81.1%和73.8%。据此可知当时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C.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D.计划经济特征仍十分明显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如图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改革开放后居民的收入波动变大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人民收入D.居民储蓄收益普遍大于其他收入
2020-06-25更新 | 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目前,城市企业经济效益还很低,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的种种损失和浪费还很严重,加快改革是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D.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2022-01-11更新 | 1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文是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 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该诗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热衷个体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端倪
C.青年失业问题严重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
2020-08-07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