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5708331
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记述了“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对此记述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古代世卿世禄制B.体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进步性
C.是中国古代门阀政治的体现D.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复杂性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
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
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
2018-06-01更新 | 17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6-11-27更新 | 1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学者薛明扬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说,“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学者评价的是
A.察举制B.征辟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2016-11-27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