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文学成就 > 从《诗经》到唐诗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0 题号:57421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唐代诗人分布》和《宋代词人分布》图,提取唐代诗人分布与宋代词人分布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时就其主要特征归纳总结为:一、尚中贵和;二、海纳百川;三、人本精神。下表是其中一个方面特征的归纳总结

特征:
原因:
例证:1.古代音乐重八音克谐,但定有主音,一般以宫调为主
2.古代人物画中突出主要人物,山水画中突出主峰如《步辇图》中的唐太宗
3.古代戏曲中的悲剧即使忠臣义士走向死亡,但最后总会得以平反昭雪如京剧《精忠旗》中的岳飞
4.
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把上表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说明:①补充部分的二条例证不能属于同一艺术门类或同一文学体裁②也可选取材料中另外两个特征之一按上表范式列一张新表;其中例证部分至少三条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8-12-14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钱锺书先生认为:“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朝,最高统治者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政治相对开明,诗歌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诗人们敢于在诗歌中揭露社会矛盾,讽刺时政。唐诗出现了“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于气质”“若能掇彼清音,简之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的文化整合局面。唐诗重在自然意象的运用和表现,追求自然与和谐,诗渗透在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成了中华文明的特色,中国成为诗的国度。

材料二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带来书籍普及的现象。宋人读书的范围拓宽,写诗、词更多地运用典故、化用前人的诗意和诗句。宋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努力挖掘其中意蕴,编著人文意象的运用和表现,所以宋诗、词带有一种新的诗文生活气息。

宋代城市的规模和手工业、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市民活跃,宋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修酒,适应了城市娱乐消费的需要发展起来。词人柳永考取进士却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创作,他把词引向俚俗,表现市民情趣,给词坛带来了新的气息、活力和趣味。苏轼以诗为词表现传统题材,辛弃疾、李清照等以词言志、表达对国破家亡的忧伤情感,使词取得和诗同等的地位和功能。

材料三元代读书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不能在政治上施展智慧和才能,与正统诗文产生一定的距离,他们选择了戏剧创作。元曲作为新兴的城市文化形式,适应了社会下层市民,包括工匠、商贩等的娱乐需求。元曲剧作家与演员互磋剧本、演技,通过演员的动作、曲词、对白来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在唱念做打各种因素中,以唱为主导。整个元朝弥满着戏剧气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出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传世之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诗繁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词、元曲成为流行文学形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元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2018-02-05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文学——文化——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 年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 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
(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
2022-02-11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