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内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5756103
明朝后期,万历皇帝想立自己的小儿子朱常询为太子,但内阁大臣却以违制为名予以驳回,最后只得封为福王。这表明(               
A.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B.内阁是明朝真正决策机构
C.皇帝与阁臣间的矛盾激化D.明朝后期的政治极端腐败
【知识点】 内阁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姜德成的《明代内阁制浅议》记载:“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关于明朝内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阁官员的地位逐渐提高
B.内阁通过票拟形式参与政事
C.内阁既有裁决权又有执行权
D.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2019-08-17更新 | 1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B.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2018-11-05更新 | 2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清朝雍正时内阁大学士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品列皆首文班”,但如不兼任军机大臣,就唯有空名,并无多大实权。一般非重要文件,仍由内阁处理发放,称为“明发”。由此可见,清代雍正时的内阁(     
A.与军机处形成制衡关系B.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御用机构
C.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要D.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
2022-10-06更新 | 3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