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国共政权的对峙 > 土地革命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577086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材料二: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伟大的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

(2)据材料二,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2 1937-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分别指出图1和图2根据地的分布区域,并分析主要原因。
2021-09-11更新 | 1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图1、图2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期革命活动区域示意图。阅读地图信息,回答问题。

图1

图2

(1)比较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和抗击对象发生的显著变化并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原因。
(2)在图2的根据地中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分析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
2020-08-05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才合乎正义。可是,这样的结论就是主张以法律为治了;建立轮番制度就是法律。那么,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应该承认邦国必须设置若干职官,必须有人执政,但当大家都具有平等而同样的人格时是把全邦的权力寄托于任何一个个人,这总是不合乎正义的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在民主实践中,民主政治得到广泛发展。

材料三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希腊民主政治特点与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得到哪些发展。
(3)结合材料三简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赢得民主革命胜利的。
2019-03-13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