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71 题号:579142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目的是
A.推动工矿企业的恢复生产B.取得美国的援助
C.打击民族资产阶级D.实现外贸的对等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西南工业发展奠定基础B.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奠定基础
C.为迁都重庆奠定基础D.为日后发动内战奠定基础
2010-05-11更新 | 42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全国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虽基础薄弱,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工业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江海沿岸及铁路沿线。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集中全人力、物力、财力抗战,将东部工业大规模迁至西南、西北等地。民族业的内迁
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布局B.减缓了日本经济侵略中国的步伐
C.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D.促使民族工业产业结构趋于平衡
2022-06-09更新 | 9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1937.6—1945.8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度由14.1亿元增加到5569亿元,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纸币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     
A.努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B.通过金融手段打击共产党的政权
C.为抗战的胜利筹备大量财富
D.应对战时危机的一种非常规手段
2016-08-17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