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7 题号:579554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明末清初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直至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

材料一 山东栖霞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其主建筑“日新堂”俗称“老柜”为历代长孙继承,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

图1 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图2黑漆大门刻有“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金色对联
材料二 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新寡的少奶奶姜振帼与几位叔叔经过惊心动魄的较量,出人意料地掌理了家族门户。家族内部的尔虞我诈,官府、军阀的欺压,土匪盗贼的洗劫,日本鬼子的强行占领……美丽、聪明、干练的少奶奶,镇定自若地带领家族度过重重危机。她接受了庄园私塾王先生的仁爱、平等、自由的先进理念,并用于管理家族中,却不敢接受作为下人的教书先生的爱情。她忍受着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压抑,苦苦抗争了20年,却最终没有挽救家族的分崩离析。目睹了繁花凋谢、满目苍夷的家族败落景象,心有不甘却无力回天的少奶奶,在一个细雨连绵的黄昏香魂飘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及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状况?试说明。
(2)“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是牟氏家族兴盛的法宝和祖训,你能从战国时期诸之百家中找到该对联的理论依据吗?
(3)材料二中“仁爱、平等、自由先进理念”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她为什么又不敢接受一个下人的爱情?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牟氏家族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商对中国经济渗透的日益加剧,外商广告集中式的出现在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的报刊上,一些有识之士才逐渐认识到广告在商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近世商战之声浪,若怒涛之澎湃然,各呈其能,各炫其技,以互相角运于世界,孰胜孰负,变在俄顷。而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基于对广告的重视,民族实业家开始有意识地掀起广告攻势,他们根据自身‘实力与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广告形式。行走的小商人们采取吆喝、吟唱或借助锣鼓发音的形式吸引顾客,而坐贾们则注重门面装修与招牌设计,注意突出自己的品牌特征。
据统计,当时的中文报纸如《申报》《上海新报》刊登了大量的外国机器广告。这些机器使用范围很广,从日常使用的灶机、缝纫机、灭火水龙到工业运用的织布机、挖泥机、汽机等,涉及了当时所有实业部门。无论是北方重镇天津的《大公报》还是南方重要商埠上海的《申报》,都刊登过大量的社会广告。这些社会广告从内容来看,应归属于时下报刊所常见的“热点话题”、“社会广角镜”之类栏目。如《大公报》刊登一则名为“有冤难伸”的广告,从字字血泪的控诉中可以看到,广告主控诉的已不仅便是与此案相关的官员,而且还将控诉指向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这种批判性很强的社会广告在《申报》中也屡见不鲜。新式学堂的招生广告也开始出现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报刊上,新式教育必须配备新式教材,不久介绍教材的广告也随之出现。广告还时刻警醒人们“讲究卫生,时时洁齿,中外人士,天天如此”,不能“乱发蓬松,皮屑纷纷”,要“不生痰不吐痰”。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广告业的产生与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广告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广告业发展的影响。
2016-12-13更新 | 1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主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持续了三个多月。它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此后八年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称其为“民族典型”。

——摘编自《资深外交官厉声教追忆老上海的抗战岁月》

材料三: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转型较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3-03-14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宗教影响,19世纪以前英国提倡一夫一妻且反对离婚,法律单方面维护男性在婚姻中的统治权。19世纪初,英国许多文人和思想家开始积极鼓吹女权。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期,随着一系列法案的出台,英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时间  法案  内容选摘
1857年《婚姻及离婚法》离婚合法化:如果妇女没有任何过错被丈夫抛弃,她可以像未婚女性样拥有财产权;行为清白的母亲可以监护14岁以下的孩子
1870年一1908年多部《已婚妇女财产法》已婚妇女能够独立拥有各类财产;独立订立契约;独立作为原告或被告;处理自己的财产无需丈夫同意。
1895年————地方法官有权允许妇女抚养、监护孩子,直到他们年满16周岁。
1918年 《人民选举法》30以上有一定财产权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28年《平等选举法》21岁以上女子和男子有平等的选举资格

——据潘迎华《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等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

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社会舆论多认为女子参政属“光怪陆离”,袁世凯复辟后妇女参政呼声暂退。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还有人提出与革命的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封建军阀;与革命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帝国主义。20年代后,各省新宪法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

——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近代妇女法律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的共同原因。
2018-05-20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