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5803896

“19世纪中期的近代中国”主题学习探究。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历史阶段特征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1)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

探究二开埠通商

(2)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近代中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结果?对比两图,分析指出通商口岸的空间分布变化。

探究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论证说明。

17-18高一上·重庆沙坪坝·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在1685年设立关税,1753年分为进口税、出口税、附加税、船钞、赠品等。鸦片战争后关税制度形成和发展,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使进出口税率比过去实征税率有很大降低,1858年《天津条约》使得税率进一步降低。咸丰八年《天津条约》第二十六款,确认值百抽五的税率为税则的“公平”标准。据此,英、法、美等国在上海与清延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新订税则明确承认以值百抽五率作为计算各种从量税率的统一标准。

——摘编自吴兆莘《中国税制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外贸政策属于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实行全面保护关税政策。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条例》,规定自1951年5月6日起,凡经准许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均应按照我国海关法即海关进出口税则,由海关机关征收进口税和出口税,该税法一直实施到1985年,是我国税法税制的革命性变革。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入世以来关税制度建设情况》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原有的关税制度进行了改革,1985年至1991年,由“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1992年以后,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结合进口关税,启动了大幅度的自主降税进程,截至2001年入世前,关税总水平由43.2%降至15.3%,降幅达65%。2001年以来,我国按照入世承诺逐年下调进口关税,截至2010年,入世降税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入世前的15.3%进一步降至9.8%,降幅达36%。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入世以来关税制度建设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关税制度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全面保护关税政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鸦片战争后和改革开放后关税制度变化的不同点。
2020-07-17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 ①“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 “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

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材料四 下列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组图片



请回答: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四,在近代“抗击入侵者”的众多英雄人物中,选择一位你最钦佩的人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021-01-20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前后美国人汉语学习大事记

时间事件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8月28日,美国第一艘来华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
1830年(道光十年)美国第一批来华传教士裨治文和戴维·雅裨理抵达广州,裨治文成为第一位学会汉语的美国传教士
1832年(道光十二年)5月,裨治文和欧美来维传教士一道创办《中国丛报》。1884年(道光十四年)1月,伯驾来华,美部会指示其:“第一个个任务是掌握中国语文的读写”;12月6日,伯驾启程到新加坡学习汉语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伯驾、裨治文、卫三畏担任谈判翻译。条约中规定语言学习条款,允许美国人雇请中国教师,购买中国书籍。卫三畏编写并出版《英华韵府初阶》
1855年(咸丰五年)卫三畏任美国驻华使团秘书兼翻译,直至1876年辞去外交职务返回美国;美国政府正式任命伯驾为驻华全权公使。直至1857年返回美国
1869年(同治八年)11月,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并用中文发表就职演说,清廷授予其三品官街
1877年(光绪三年)耶鲁大学开设学讲座,建立第一个东方图书馆,卫三畏成为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

——摘编自《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前后美国人汉语学习的历史考察》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论题准确,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维严密,表述清晰)

2018-02-08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