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义和团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76 题号:58605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材料四: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的理由是什么?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说明什么问题?
(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4)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1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现在所欲问者,只是各国对此问题,究取何种态度。俄国方面,因占领满洲之故,在最近期间,当可心满意足。假如现在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英国取得长江流域一部分,德国占据山东,则中国方面实无力加以阻止。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倘或一旦列强对于瓜分之事,果有妥协之望。……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23日条)


请回答:
(1)据材料回答,瓦德西认为当时“瓜分中国”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的理由是什么?
(2)但瓦德西又认为“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根据材料概括他的理由又是什么?
(3)瓦德西认为“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此列强采取什么样方式来统治中国?
(4)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没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021-08-28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中图甲,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材料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选取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主题1】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主题2】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下图是日本部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采用的一幅日本军人1937年12月在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


(3)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年日军拍摄这幅照片的意图。谈谈你对日本部分中小学教科书采用这幅照片的看法。
2019-03-08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