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754 题号:58730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材料二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材料三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材料四 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
(4)根据材料四概述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简要分析其作出这样预测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万吨26%93%
535万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2018-10-02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经百余年的沧桑,新中国的经济梦想于1953年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 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二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必需生产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认识。
2020-08-15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三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四下表为中国1957~1960年轻工业、重工业与农业发展情况表

时间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在中国古代促进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2)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017-08-24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