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贸易组织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9 题号:5882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经百年梦,今朝复兴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有几个代表性事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位置,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2002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经济的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文化标志、经济标志、科技标志。
(1)简述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2)中国加入WTO,既给中国带来机遇,又使中国面临挑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
(3)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也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繁荣。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与“与世界接轨”的表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2014-05-26更新 | 10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骆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井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五十讲》

材料三   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大事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200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近代开埠通商相比,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2022-05-30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世界走向整体的大环境下,中国是排斥(远离)还是融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松、太(松江、太仓地区)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时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不久,他正式向党中央提出,“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区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还要开发海南岛。”

材料五     龙永图说: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地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卖肉、卖鸡、卖菜,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摘自《羊城晚报》


(1)近代西方国家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被动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在新时期选择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的原因。
(3)1980年,我国共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根据材料五,分析中国为了实现深度开放,“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2020-06-08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