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47 题号:594944
2005年10月,俄罗斯总统在中央联邦区的全权代表格奥尔基·波尔塔夫琴科建议将列宁的遗体迁出位于莫斯科红场的陵墓在公墓下葬,这一建议引起朝野争议。如果俄罗斯某报纸就此事让你发表看法,谈谈你的观点。
【知识点】 高中历史综合库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材料二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观点有何不同?

(2)对材料一中“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如何理解?

2017-11-24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会去追求另一种满足,即精神上的满足……意大利拥有古代罗马的一切,却唯独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古罗马的文化——没有它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哲学、戏剧等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古代的文化了,这样,就引发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11世纪的伟大改革运动,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最后,17世纪对宋明理学的反叛,传统经学研究以语文学、历史学为进路,严格强调考证的重要性的新方法,在最近300年来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可称作第四次文艺复兴。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有利条件,并概述“精神上的满足”的深刻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把“宋代的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称为中国“文艺复兴”的主要理由。写出“17世纪对宋明理学的反叛”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共同观点。
2016-11-27更新 | 2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8-07-02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