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科技成就 > 四大发明 > 印刷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0 题号:598459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府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称“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头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邹逸麟、周一良《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16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斯·韦伯来说,宗教改革如同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玛丽·伊万丝《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 印刷术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促进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化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走向世界,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图1使用的印刷技术和图2毕昇的发明分别是什么?与图1印刷技术相比,图2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科技发展的方向做了怎样的调整?对此,邓小平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概述这一论断提出的重大理论意义。
2021-11-06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盛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雕版印刷术发明大约在7世纪,《陀罗尼经》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已知的标有最早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一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得到大量出版,且每一部书籍都可以拥有大量读者,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手抄本书籍很少,只在达官贵人、上层领域中流传的状况,使读书人越来越多。宋代时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种泥活字极易破碎。后来出现的木活字易变形,金属活字着墨性差且价格昂贵,活字印刷始终未能取代雕版印刷的地位。直到1839年西方英国传教士将西式的铅字印刷传入中国,最终才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摘编自许正文《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革新》

材料二   唐朝雕版印刷始兴,长安、洛阳、江南、四川等地成为印刷业活跃的中心。除了寺院刻印佛经之外,大部分是民间坊刻,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印卖历书、诗文为业的手工业者。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民间印刷十分活跃,形成了汴京、杭州、福建、四川、江西等几个印刷业较集中的地区。私人刻书以诗文集最多,还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其他印刷品有称为“交子”、“会子”的大量纸币,作为运销交易凭证的“茶盐引”及民间的印契、版画等。雕版技艺更为精良,书籍的印刷质量达到历史高峰。明清时期官、私印刷活动兴盛,仍以雕版印刷为主,雕版套印技术不断成熟,刻书的种类和数量更加多种多样。

——摘编自张树栋等《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三   在中世纪西欧,各国教会和贵族垄断了唯一的书面信息生产方式——手抄羊皮纸,其原料不易获得、复制慢、容量小。纸张在14世纪初才基本取代羊皮纸。中国的雕版印刷13世纪传入欧洲,最初主要用于印制宗教版画和赎罪券。1457年,在莱茵河畔的美因茨,两个德国人使用金匠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机,金属字钉是由铅、锡、锑等金属熔铸而成的合金,并用适于金属着墨的脂肪性油墨取代中国人使用的烟墨,印刷质量得到提高,配套的印刷机械也使排版较为简易。此后不久,美因茨受到战火冲击,当地印刷工人流散到德意志和西欧各地,印刷活动开始蓬勃开展。到15世纪末,欧洲的印刷书籍达到1500万——2000万册,活字印刷占据了绝大部分。

——摘编自董子凡《古代中国缘何未推广活字印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兴盛的原因及其影响。
(2)与唐代相比,宋代印刷业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活字印刷术在西方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0-10-09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文化的发展中,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在文化的交流中,翻译书籍会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材料三 随着罗马帝国的逐步解体及基督教的胜利,到公元500年,古希腊时期的科学知识在西欧变得极为稀少。11世纪后,基督徒的东征使阿拉伯文献随手可得。1125-1200年,西欧形成翻译的浪潮。意大利的热拉尔先后译出《天文学大成》及70部其它文献,特别是译出亚里士多德讨论科学方法的重要文献《分析后篇》。13世纪,与拜占庭关系密切的西西里成为希腊语译成拉丁语的中心,其中莫比克完成了亚里士多德及阿基米德几乎全部希腊文原稿的拉丁译本。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翻译家的辛勤劳动,没有亚里士多德包含关于整个宇宙详尽完备科学观点的物理、哲学著作,17世纪的科学革命就几乎不可能发生。

——摘编自【美】爱德华格兰特《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

材料四 明朝以八股取士,一般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的《性理大全》外,几乎一书不读。明末,罗马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人先后来华,与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相往来,研究各种学问。先是明代循元“授时历”,错谬渐多。中外学者合译西方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完成历法改革之业。这个时期的各类译书不下百数十种,如《几何原本》《坤舆万国全图》《天主实义》等,为欧籍入华之始。要而言之,中、外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在这种新环境下,学界空气亦有变换,时人评之:“如历法、算法、火攻、水法之类,皆探两仪之奥,资兵农之用,为世永利。”

——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西方相比中国翻译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翻译运动兴起的背景及中西翻译运动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8-11-25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