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682 题号:60148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

(注:蓝色底黄色星、十二颗星代表欧洲十二个国家)


(欧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舒曼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明在经济领域欧共体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说出材料四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知识点】 高中历史综合库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2月,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的政策声明,宣布至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转让到“负责任的印度人”手里,蒙巴顿被选派来印办理交接事务。他的助手伊斯梅回忆说1947年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我们所说的那样去做外,在目前我们别无选择的余地。

材料二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

(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

(2)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1)材料一中所说“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的真实含义指的是什么?英国打算如何“灭火”?

(2)“蒙巴顿方案”中提出的印巴分治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巴分治的原则。

2018-03-09更新 | 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尊重传统也成为英国宪法效力的源泉。英国的宪法并不具有至上性, 英国有的只是议会至上。英国宪法由大量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所组成。……这些宪法性法律和宪法惯例在法律效力上远远超出一般的法律, 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高度的稳定性。……
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的不同点就在于: 普通法律的权威是因为它是由议会制定的有强制力的文件, 而宪法性法律的权威是来自于文件所确认的事实本身, 不仅仅因为它是议会制定的法律文件……
……在英国的宪法中, 宪法惯例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所调整的政治行为的重要性上都占重要地位。实际上, 英国人宁愿把许多重要的宪法问题交由宪法惯例而不是宪法性法律去调整, 如英国的虚君制, 责任内阁制等。这些宪法惯例虽然并没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事实上却在英国得到了普遍的遵守。究其原因, 也在于人们尊重传统的保守主义信念。惯例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做法, 这些由实践产生的做法比依靠立法者的智慧所制定的成文法律更受英国人的尊重。他们把其视为理所当然, 任意改变这些习惯的做法都会冒极大的政治风险。正是由于存在于英国人当中普遍的保守信念, 赋予了宪法惯例不容侵犯的特性。
——廖丹《论英国宪法的保守主义基础》
材料二     威廉三世相当珍视他的那部分立法权。1689 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他立即否决。直到1694 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任职法案》的通过更费周折。它最早在1692 年提出,先被上院否决,次年议会重提之,又被威廉三世否决。以后如此多次,直到1707年做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自1707 年起,英国君主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但仍然保留着这一法律特权。……
其后在汉诺威王朝前期,即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在位时期(1714—1760 年),王权衰落加快。尤其是乔治一世,他来自北欧封建主义国家,即位时年事已高,对英国事务既不熟悉又无兴趣,厌恶议会中无休无止的辩论争吵,渐渐失去了参加内阁会议的兴趣,指定一位大臣代为主持。乔治二世沉湎酒色,懒理政事。他与其父一样一身二任:既是英国国王又是汉诺威选帝侯。多次重返故土。这必然会导致王权的削弱和议会、内阁权力的加强。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宪法与王权衰落之间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   北魏政府: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材料二中“废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
(4)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017-05-0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