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2 题号:602298
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这是为当今时代普遍认同的历史观。依据下面给出的历史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材料二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西南地区)之土司,吸龅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材料三 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信念是:“人类过去充满了黑暗和愚昧,而人类未来则是一片光明。人类的状况总是逐步改善的。人类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正是启蒙运动使人们普遍地接受了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同的历史观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以下是维新变法运动前后的一些言论:①“尧舜以道统传心,孔孟以圣贤垂教,历数千年如一日……盖天经地义,万古不磨”;②“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③“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不变一言,绝非天运”;④“祖宗之法不能变”。
(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历史观是否相同?分别概括其含义。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17、18世纪的欧洲历史分析启蒙运动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3)选择观点相反的两条言论,分别分析其实质和影响。(写出言论的序号,直接做答即可。如选择三条以上的言论做答,只按前两条给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提倡尊卑型伦理,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仁义礼智信”的和谐关系,注重社会的家庭本位,而反对个人主义,期望在一种共识道德体系的规范下实现“社会大同”……

——辛允星《儒家伦理的当代反思》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伯恩斯、拉尔夫合编《世界文明史》

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对中华各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

——《明夷待访录·原臣》

天子之所是未尽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学校》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置相》

重设方镇(藩镇)……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

——《明夷待访录·方镇》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三   《明夷待访录》这本书,光绪年间我们一般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该书(《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

——2019年北京卷高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古希腊先哲相比,中国古代儒家学者有何思想特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未来的民主设想有哪些举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维新派和革命派发现了黄宗羲思想的什么价值?
2021-08-23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晚明,新的市民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下,李贽将真情感的抒发与深刻地揭露道学家们的极端虚伪性联系起来。····从李贽生存的时代来看,晚明是资本主义萌芽初期,手工作坊不断出现,逐渐代替了自然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摘编自肖国华《李贽的“儒学情结”》

材料二: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首的反理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如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然而,在明清两代,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是理学,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

——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贽思想主张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表现,并简析“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
2022-12-07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主张。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利用、厚生、正德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学者改造儒家思想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
2022-07-09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