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01 题号:603074
图是华人企业家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这条曲线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指导曲线。从图中可以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A曲线应出现在20世纪60至70年代
B.B曲线应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C.A曲线说明知识经济使企业竞争压力加大
D.B曲线说明科技含量提高使产业结构日益合理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同年2月10日,上海市副市长宣布全面放开销费品市场,取消市场供应的票证,在放开粮食价格的同时,取消粮票、油票。实行了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即统销制度)被取消。这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
2021-05-09更新 | 1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在江苏的华西村,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吴仁宝一看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新闻,当晚就把村里的干部召集起来开会,他下令动员一切资金,囤积原材料。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三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这表明
A.改革不断深化影响资源配置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现代企业制度加剧市场竞争D.投资过热导致市场秩序失衡
2022-05-05更新 | 4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中国的改革是根据中国的实际,选择“体制外先行”的路径。即在国有经济体制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植市场经济主体,以市场经济的“增量”来加速推动市场主体的形成,在体制外形成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力量从外向内渗透。选择从体制外改革是为了
A.保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B.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C.逐渐缓解原有体制的弊端
D.更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
2019-07-03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