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60650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服饰是满族入关后,强制推行的游牧民族服饰,在中国服装演变中是变化较大的一个时期,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服式与装饰。如缺襟袍、马蹄袖以及身上所佩小刀、荷包等饰物,都明显带有随水草而迁拨的生活习俗的烙印,而以羽毛制成的花翎,削成马蹄形的女子高跟鞋等,更带有浓郁的大自然风韵,与中原地区长期以来的文儒柔稚之风大为不同。至于其形制,由于两族人民接触广泛而频繁,所以其演变过程中互为渗透融合。如所服之袍渐趋宽大等等,是任何政令都无法制止的。

材料二19世纪末,一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联名上书,建议变法维新,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饰习俗。如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称:“……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然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矢!”并要求皇帝:“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断之气,光彻大新。”结果统治者只在警界与部队之中推行新装,而不允许各业人士随意易服。但随着留学生游历外洋,扩大视野,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着西服、剪辫发的必然趋势。

材料三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末时,世界先进国家已进入电子时代,而且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高科技浪潮。飞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觉得越来越远离自然,人们更加渴望文化上的返璞归真。这时,服饰上的复古思潮,集中地体现了人们试图回归自然的情感,于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同中国的印花棉布与古典丝绸又在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甚至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末世界时装舞台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 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
2022-05-10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的内涵。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补是官僚政治的重要体现。明朝官员所用的补子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根据官员品级所用图案各异。文官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鸳鸯,五品为白鹏……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狻猊,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大众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服饰消费欲望;服饰消费的变化也与家庭决策的改变以及婚姻、职业、非自愿消费、服饰生产方式的转变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服饰消费又推动了英国的社会变迁。服饰消费不仅刺激了英国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预示着近代工业社会的到来,而且还弱化了社会阶层等级和身份的界限,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改变。

材料三   一生喜欢华美媲美的张爱玲曾说: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100年来,从晚清到民国到新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也随之改变。中国女性服饰的变迁也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从禁锢走向开放的进程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明清中国官补的特点及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当时英国服饰文化变迁的影响。
(3)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缩影,结合材料三谈谈近代以来影响中国服饰变迁的因素。
2019-03-31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

国别德国美国英国中国
时间1875年1890年1890年1894年
里程279602690032000483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2)据材料二,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在东南亚来得较迟。同技术进步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引进了19世纪西方式商业和工业组织机构,如银行和合股公司,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这使他们与殖民地征服者对立起来。过去的亚洲大帝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官僚政治结构上是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但亚洲人明智地看到,欧洲国家强大力量之源正是他们所缺乏的统一和干劲,而他们若想再次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主人,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统一和干劲。

——摘自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

2017-06-21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