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康熙帝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6068951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天文历法等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

材料二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寰有诠》时曾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也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皇帝对古法与西法的认识前后有何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康熙、乾隆皇帝对西学态度带来的影响。

【知识点】 康熙帝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在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方面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下面的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巩固统一措施特色的浓缩概括。
A.民族政策,开明灵活。
B.反抗侵略,维护主权。
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
请在下面表格中的人物后面写出与他们相符的代号,并列举相关史实。
古代政治家评价序号选择该序号的理由

秦始皇
(1)


唐太宗
(2)

清康熙帝
(3)

2021-01-29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名著《劝学篇》,使国人深刻意识到“五知”的重要性:(1)知耻,知道落后于日本、土耳其、暹罗和古巴的耻辱;(2)知俱,知道越南、缅甸、朝鲜、埃及和波兰的可怕命运;(3)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4)知要,知道中学和西学的要点——前者是实用的而不是考古的研究,而后者是政治体制而不足技术;(5)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他的《劝学篇》中还有“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致最要”“政尤急于艺”的提法。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向外国人学习并不可耻,因为孔子自己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中国历史本身就充满了制度性变革的事例……创设厘金、创建长江水师,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造汽船和开通电报线路,所有这些都表明变革是不可抗拒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五知”的主要内容及其发表《劝学篇》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变革思想。

2017-03-20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记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

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

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

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④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稿》等整理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认识中的一种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021-08-24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