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 > 1787年宪法 > 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607008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根据人们的政治经验,还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及未来打算,理智地“设计”出来的。权力的分立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具体体现为三权分立。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面临最大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规定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善”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材料三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具有特别得天独厚的优势: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指出这种选拔方式的弊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主要体现。
2019-08-11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政治妥协既是各方势力发挥政治智慧的结果,更是时代潮流推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正因如此,美国宪法被人们调侃为“妥协篓子”,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

——程汉大《美国立宪成功之道》

材料二   从短期来说,1832年选举权的扩大,有助于实现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等阶级的政治一体化,从而缓解了英国当时“刀尖上的生活”……从长期来说,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及通过赋予选举权实现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等阶级政治一体化的过程虽不乏政治斗争,但也充满了妥协,这种妥协意识为英国后来的历次和平改革提供了典范。

——王可园、齐卫平《政治赋权与政治一体化》

材料三   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至清朝垂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但这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显然,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纵观历史,因为变革社会制度而造成民族分裂、民族报复及原有的国家解体的事情不绝史书。但辛亥革命中无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还是立宪派,对革命有可能造成的这一后果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有效的防范。

——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1)材料一反映出制宪会议解决重大难题的策略是什么?这一策略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英国为什么会出现中等阶级政治一体化?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历史遗产?
2018-05-02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成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一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性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数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共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远:“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枚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冒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
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北进程》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临时约法》“终成废纸”的原因。
(2)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018-02-06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