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6071297
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表是1928年、1932年、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的排名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32
拖拉机422
电力1073
石油322
553

A.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C.苏联工业指标排名的提升与西方经济危机无关
D.苏联重工业发展是推行市场经济的结果
2021-07-10更新 | 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28年,苏联粮食产量已接近战前最高水平,达7330万吨;但是到1932年时,尽管耕地面积较1913年增加了3000万公顷,但粮食产量反而降为6987万吨。直到50年代初期,粮食产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影响苏联农业B.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违背经济规律
C.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021-04-20更新 | 3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
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
C.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
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
2019-06-08更新 | 3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