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61112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正式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发行额为20亿元,全国券每元的含金量为0.22217公分,可分别兑换法币300万元或东北流通券30万元,限于1948年11月20日以前无限制兑换。

1948年8月21日-194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金国券发行额及其指数统计表

发行日期全国券发行额(单位:亿元)折合法币数(单位:亿元)发行指数(1937年6月=1)发行指数(1945年8月=1)
1937.6141
1948.8.212.266369464707051.0
1948.99.62871000020361704.4
1948.1018.55550000039361708.4
1948.1283.22496000001770218837.8
1949.1208.26166600004430212894.6
1949.5679458.02038374000000144565531915308844.5

——摘自杨荫溥《民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1948年的币制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宋代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长途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朝建国初是以铜钱为法定货币,洪武八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在发行时就以法律禁止民间不得以金银、实物交易,违者治罪。但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导致了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并弃而不用,迫使明政府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她位。明代银本位制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无法根本解决白银的供求矛盾,是历史的机遇促成了白银货币化切实可行。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等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国内货币市场极为混乱,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银两、银元、铸币以及各式各样的纸币等等。美国罗斯福总统于1934年6月实施“白银”政策,规定白银实行国有,大幅度提高银价,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

——摘编自互联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2018-05-04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材料二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于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实施的效果。
2020-10-26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盐法,自宋代实行钞引制度以来,历元、明、清而积弊日深,清末筹议改革,尚未实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北洋政府的盐法改革是在中国盐政主权进一步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凭借帝国主义债权地位推动的。1929年9月19日,财政部公布《盐运使公署章程》,财政部在产盐区域内设置盐运史;同日还公布了《榷运局章程》,规定:如果销盐的省份不在产盐区域以内,财政部设榷运局管理盐务行政事宜……1930年4月颁布的《销盐考成章程》,对盐务官员盐运史、榷运局长的考核做了明确的规定。……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检查精盐章程》,规定从事精盐生产者的国籍必须是中华民国国籍。南京国民政府在制定了有关法律文件、规章制度以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他各种客观原因,在盐税改革中,似乎有“重聚敛轻建设,加强控制”的习惯性偏好。

——摘编自《近代中国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盐政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政改革的影响。

2017-09-27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